该标准是在《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规程》(SL 613—2013)基础上进行全面修订而成,计划于2025年起正式实施。这一标准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水资源保护规划工作迈向科学化、规范化和精细化的新阶段。
一、修订背景与重要意义
随着"长江大保护""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"等国家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,我国水资源保护工作面临新形势和新要求。原《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规程》(SL 613—2013)已实施超过十年,在指导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本次修订深入贯彻落实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》等最新法律法规要求,对接国家水资源管理重大战略需求,吸收了近年来水资源保护领域的最新实践经验和科技成果,构建了更加系统完善的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技术体系。
新规程的实施将对保障国家水安全、促进人水和谐具有重要意义。一是为新时期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提供统一技术规范。二是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,促进节约集约利用。三是加强水生态保护修复,维护河湖健康生命。四是提升水资源管理现代化水平。
二、主要内容亮点解读
新规程包含11个核心章节,构建了完整的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技术体系。
(一)基本规定
明确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、基本原则和工作流程,强调"节水优先、空间均衡、系统治理、两手发力"的治水思路。
(二)现状评价与需求分析
完善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评价方法,强化了生态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分析要求。
(三)规划目标与总体布局
提出了分级分类的规划目标体系,明确了"问题导向、目标导向"的规划布局原则。
(四)水资源开发利用管控
健全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管控技术要求,强化了用水效率控制指标。
(五)生态流量保障
新增生态流量确定与保障技术规定,明确了不同河湖生态流量(水位)确定方法。
(六)饮用水水源地保护
完善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标准,强化了水源地风险评估与防控要求。
(七)水生态保护与修复
系统规定了水生态调查评价方法,提出了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体系。
(八)水环境协同治理
加强了与水污染防治规划的衔接,明确了水环境治理目标协同技术要求。
(九)水资源保护监测
完善了水资源保护监测站网规划要求,突出了现代化监测技术应用。
(十)投资匡算与规划实施意见
规范了投资匡算方法,明确了规划实施的分期安排和重点任务。
(十一)监督管理与规划实施保障措施
创新提出了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机制和保障措施体系。
三、适用范围与实施价值
新规程适用于大江大河及重要支流、重要湖泊(水库)等流域或区域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资源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。其发布实施一是为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供规划编制技术依据。二是促进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的规范化和标准化。三是推动水资源保护工作系统化、精细化发展。四是支撑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。五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生态文明建设。
该规程由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、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、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编制,汇聚了全国水资源管理领域专家的集体智慧。
《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规程》(SL/T 613—2025)的实施,将进一步完善水资源管理标准体系,为强化水资源保护、保障水安全、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技术支撑,在我国水资源保护事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。
附件:《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规程》(SL/T 613—2025)基本信息和内容概要
责任编辑:肖通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相关新闻